【楼市花儿街】南宁产业的“新欢和旧爱”
又到了一年一度大型秀恩爱的日子。
不过花儿街今天没有打算虐单身狗,想换个角度,看看南宁新区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曾经出现过的“新欢和旧爱”。
这是来自长期在南宁市产业发展一线工作的“花友”J先生的产业观察。本文仅代表J先生的观点,欢迎留言区交流。
想起多年前一位朋友评价,“南宁过去的产业发展方向,有点‘多情’”。他把南宁曾经“表白”过的产业发展新区用情歌串了起来:
·曾对“相思湖新区”唱出“爱你一万年”,后来一转身只能“相思风雨中”;
·也曾对“五合”说“一生中最爱”,没过多久“讲不出再见”也要决然离去;
·后来对“五象新区”,真心表白“你是我今生最爱的人”。如今,陈奕迅的“十年”已·经准备可以唱第2轮了,依然吹着南风,果然五象是真爱了。
春节前这位朋友看到南宁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发现了两个“新城”——“东部产业新城”和“南部科创新城”,又来找我交流:这两个新城,哪个更有前景?
这两个“新城”在哪?
在回答朋友的问题之前,我们来看看“东部产业新城”和“南部科创新城”在南宁的哪里?
上图来源《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
根据规划,南宁城镇空间格局为“南向东融”,从主城单核到“1+4”中心城区:一个主城区,及武鸣副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东部产业新城、南部科创新城四个副城新城。
把规划图放大了看,你会发现这两个新城的“待遇”还挺高:
△东部产业新城:规划范围涵盖青秀区的伶俐镇、横州市的六景和峦城两个镇的部分用地,启动区规划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
△南部科创新城:主要是含良庆区现代工业产业园等区域。定位为面向东盟的区域创新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重要节点。
从规划看,这东部和南部的两个“新城”对于南宁的产业发展的空间,可以说是“新欢”。那么这两个新城出现之后,和南宁之前的产业空间“旧爱”,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呢?
南宁七大制造业聚集区
这张《中心城区产业空间布局图》推荐关心南宁产业发展的花友们收藏,你在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宁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南宁高新区、武鸣产业聚集区、江南-经开产业聚集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南部科创新城产业聚集区、五象产业聚集区、东部产业新城等“七大制造业聚集区”。
从《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工业强基,建设七大制造业聚集区》篇章可以看到南宁的一个小目标:
2035年南宁工业产值要增加至2万亿元。以2020年南宁工业产值约为1082亿元为基础,若要实现规划目标,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要达到21%以上!
这个增长率,任务非常重,要实现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1%以上的目标,靠着以下七大产业新城或产业聚集区靠不靠谱?一起来做个剖析:
1)东部产业新城
如果从2002年成立六景工业园算起,东部产业新城到如今已经建设了20年。用了20年的时间,东部产业新城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和产业生态。
【优势】东部产业新城对比其他六个制造业聚集区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①是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货运铁路、南宁港,可以实现“江铁路”多式联运;
②是六景工业园已形成造纸、化工、丝绸和港口经济等四个主产业,伶俐工业园正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制造、绿色能源和绿色建材的主产业,只需要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和完善上下游产业即可,能快速形成新的增长点。
【劣势】远离主城区,缺乏持续的产业工人导入。
2)南部科创新城产业集聚区
“南部科创新城”主要是含良庆区现代工业产业园等区域,但是更详细的规划目前在公开途径未曾看到,目前还是纸面上的规划,有待观察。
3)临空经济示范区
临空经济示范区是近期南宁市在各种产业文件里提到比较多的产业聚集区。若以明阳工业园成立之日起算,临空经济示范区也发展了近二十年。
明阳工业园重点发展以生化产业和生物产业、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节能环保、航空制造及临空高科技产业,并配套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体育休闲、旅游度假、观光农业、教育等产业。现在新增的部分,包括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教育、航空物流等产业。
【优势】是产业主业和发展方向非常明晰,基于吴圩空港的机械制造、航空制造及临空高科技产业、航空物流、仓储等;基于新能源汽车形成的上下游产业;为以上产业服务的教育、培训等。
现在区内有三所面向职业教育的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师大师园学院、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未来吉利大学建成后,将有四所职业教育高校。为示范区持续输入产业工人。
【劣势】如果只靠南宁一市之力,能否实现“面向东盟的航空物流枢纽”这一“愿景”?另外,对一个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来说,设置保税区或海关监管区是标配,目前在草案中还没有看到。
4)江南-经开产业产业聚集区
江南-经开产业聚集区起步早,主业明晰。电子制造、医药及医药器械、商贸、物流等都是该区的支柱产业。区内有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基本的产业人才。
【优势】该产业聚集区的优势是富士康、南宁国际铁路港都是基础较好、相对成熟、受自治区、南宁市关注,并且容易形成产业链并带动上下游发展的产业,南宁市和江南区、经开区只要围绕这两个主业完善上下游产业和相关融合产业,打通人才输入渠道,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劣势】受制于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江南-经开产业聚集区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5)南宁高新区
在南宁众多产业聚集区里,个人认为“留有遗憾”的区域,就是高新区。如果将西乡塘高校集聚区设为“科创新城”,我会为草案编制组点个大大的赞,可惜没有“如果”。
南宁高新区集聚了广西唯一一所211高校和南宁大部分高校,也集聚了广西科学院、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力合创新等一批科创基地和瑞声科技、浪潮、可口可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基础非常好。
不知是不是受制于空间的原因,在规划草案中,高新区发展范围非常局促,这必将大大影响其日后的发展。
6)武鸣产业聚集区
从国家级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查到的2021年1-3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3.35亿元。
由于东盟经开区是全国华侨农场转型改制的示范性区域,所以产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广西乃至中国西南最大的食品产业基地。
反倒是2021年1-10月,伊岭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3.6亿元。
南宁教育园区目前有广西水电学院、广西经济学院、南宁二中东盟校区、广西希望高中、广西新闻出版学校等院校入住,同时已有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等多所院校确定落户。
算上南宁教育园区,武鸣产业聚集区2021年产值估计只占南宁二三产业的10%左右。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10%是不是“高配”了这么多的高校?
7)五象产业集聚区
五象产业聚集区是七个产业集聚区里承载国家级平台最多、跨越行政区划最大的产业集聚区。
这里聚集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中国-东盟金融城、南宁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中国-国际物流基地、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中国-东盟科技城(在规划)等国家级平台,覆盖了良庆区、青秀区、邕宁区的核心部分。
可以关注一个数据:2020年该区域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740.58亿元(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同期,南宁市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为4191.99亿元。这意味着,五象产业集聚区这个数值占全市的41.52%。
所以从五象产业集聚区的角度看,“强五象”毫无疑问就是“强首府”。
五象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无需赘述,在众多优势之外,该区的最大优势是发展空间巨大。见下图:
五象产业集聚区位于南宁市东南角,拥有南宁市最为稀缺的、平坦的土地。相比之下,虽然东部产业新城基础好、通江达海,但是由于它缺乏纵深,因此未来它的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
反观五象产业集聚区,向东发展可沿江与东部产业新城合为一体,向南发展可接南部科创新城,向东南发展更是有无限广阔的纵深。
东部产业新城更靠谱?
简要说完《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的七个制造业集聚区,现在我来回答朋友提出的问题:“东部产业新城”和“南部科创新城”,哪个更有前景?
就现在发展的情况而言,东部产业新城显然更靠谱,但它是有隐忧的。
这个隐忧来自于新能源产业、汽车制造产业的实力不够,这个产业实力既包括产业工人不足,也包括相应的研发实力、配套能力等等。但是如何解决这些不足,在空间规划上,我们没有看到解决方案,例如预留用地兴建职业教育园等。
南部科创新城,个人认为它更像是为五象产业集聚区做“铺垫”的。目前无论是政策、规划,还是发展基础的“人财物”,基本上还是“零”。
综上所述,个人判断:南宁未来十五年产业发展的重点集聚区就是三个:东部产业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五象产业集聚区。
个人认为,各有各的优缺点和可以发展、完善的方向。
东部产业新城:利用业已成熟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江铁”联运、“江路”联运为基础的智慧物流体系;加快完善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汽车制造业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补充与之相关科研、会展、文旅产业。主动拥抱五合大学城、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金融城,利用它们的智力资源、产业基金资源,发展壮大。
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只“科创板股票”。任何一个国际航空枢纽,必定也是一个物流枢纽,有些甚至是区域制造业中心。疫情之前,南宁已经开通了往东盟各国首都的航线,只要国家对广西的定位不变,吴圩空港必定会发展成为面向东盟重要的航空枢纽。届时,南宁才是真正担起“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这一重任。
五象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形成金融、商贸、信息服务业、机械制造、物流、教育等支柱产业。从规划图看,五象产业集聚区的范围把青秀区的核心部分也划进去了。这也许是与南宁城市“都心”相呼应,因为南宁未来的城市都心是以“东盟商务区+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构成的,产业与之配套也是必然的。但由于行政区划不同、邕江分割南北,所以,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南宁产业发展我这么看
对于南宁的产业发展,个人的看法先来个“抛砖引玉”,其他欢迎留言区交流。
1)邕江以北的部分:在稳金融、信息服务业、商贸的同时,充分利用五合大学城和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科创产业,结合产业金融,真正形成“产学研商”一体发展的格局;
2、邕江以南的部分:由于自身缺乏智力高校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科技城这一契机,与西乡塘区的高校甚至是柳州、桂林的高校、外省的高校、东盟各国的知名大学,联合在五象新区设置科研飞地和科研成果转化飞地,招才引智、招才引项目,再依托中国-东盟金融城的产业基金、自贸区的政策,快速壮大区域内的产业实力。
其实,《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对七大产业集聚区的定义是“制造业集聚区”。
这里想表明一个观点:“产业”就是“制造业”吗?“强产业”就是“强工业”吗?明显不是!产业发展,是要基于南宁市原有的和可能获取的资源,立足国家给予的定位来编制和实施。再往下推,到了城区制定产业发展,也是一样。
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因此,我们理解,“三大定位”重点是“重要门户”,它既是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投资峰会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南宁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要门户”更多的是承担“衔接”的作用、承上启下、内引外联的功能,真正实现东盟客商来到南宁就看到“浓缩的中国”(指产业上),国内的企业到了南宁就看到东盟的商机。
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已经相继赋予南宁多个国家级平台来实现这一功能,如落在五象新区范围内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对应“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未来,广西的格局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1)如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综合保税区、吴圩空港、北部湾港口整合、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对应“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2)如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科技城、中国-东盟金融城、中国-东盟科技转移中心等,对应的是“重要门户”中的科创、金融部分;
3)还缺乏一个“中国产业成果”示范区,作为“重要门户”的显性载体。五象新区最具备作为这个“显性载体”。
前20年,南宁的城市发展对不少区域都曾“表白”过,如今《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里,对站在2022年这个时间节点,我想点一首歌给南宁——“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毕竟,2022年处在十四五发展的关键开局的第二年,南宁产业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城市量级的突破,都与现在的每个决策、执行“环环相扣”。
南宁产业再起航,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自圈子 南宁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