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文化街
2023-08-28 10:50:32

中考落榜,90%的原因是初一初二时,没注意这些问题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朋友儿子要准备中考,一向还算淡定的她,突然慌了神。
“上个月儿子学校考高中的成绩出来,起码有四成的学生被刷下来,无缘高中。
看这个形势,搞不好我这个学渣儿子连个普通高中都没法读了!”
自打“中考分流”后,许多初中父母总在担心自家孩子挤不进赛道这件事。
尤其到了初三,像是一夜之间疯狂打了鸡血一样,各种刷题、查缺补漏,试图用一年的时间迎头赶上。
有这份拼劲和用心,自然是好的,只怕单单在初三这一阶段发力,也未必能如愿考上高中。
毕竟初一初二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中考落榜。
 

学习状态没摆好

 
有位初三班主任曾向教育案例研究专家王晓春提问:
眼看6月份学生就要中考了,可大部分人的学习状态很不好。
有的作业不按时完成,有的总觉得学习是为了老师、父母,甚至笃定“读书无用”。
面对这班学生,她有很大的无力感,不知道该怎么转化学生对自我的教育,更好地迎战中考。
为此,王晓春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关键:
对孩子而言,中考这件事自己远没父母和老师紧张,潜意识里会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是大人的事。
再说,整个学习的体验过程都偏消极、不快乐,孩子实在很难投入其中。
换句话讲,就是“孩子不急大人急”,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孩子,学习状态根本没摆好。
事实上很多父母和孩子,误认为冲刺中考只需要在初三花心思用功就行,初一初二阶段迟迟没进入状态。
刚上初中,一切都觉得新鲜,新学校、新科目、新老师、新同学……唯独忘记自己已经是中学生。
到了第二年,作业量开始加大,老师对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还没来得及调整好状态的孩子,开始觉得吃力,脑子里那根弦紧绷在那里。
如果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状态没摆正,很容易就会因为压力过大,心态开始崩了。
心理学早有研究:人在高压中,智商会下降。
那些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认清自身问题的孩子,很难轻松清醒地赢下中考这场战。
 

教育方式没更新

 
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总结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可家长却还没跟上。”
这句话同样适用在初三孩子身上。
十几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尤其是初二,孩子的身心变化很大,开始在意自己的感受,想法特立独行。
如果父母还是“老三样”——说教、批评、打压,孩子分分钟反抗爆发。
之前辽宁就有一个初三女孩,因为学习状态不是很好,妈妈平日里习惯唠叨讲道理。
她听多了心情不爽,就和妈妈大吵一架,结果放学后干脆离家出走跑去网吧,宁可在外面睡觉也不想面对父母。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故意叛逆、厌学,而是父母没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总是习惯沿用过去的做法。
“非打即骂”这一套,对小孩可能有震慑力,但对于自我意识愈发强烈的初中孩子来说,简直不可理喻,绝不轻易就范。
有个中考失利的孩子在网上,声嘶力竭控诉道:
正是初三时父母说考不上高中就打断自己的腿,她每天都害怕成绩下滑,担心被打,午觉根本睡不好,一个个噩梦接连着做。
无论哪个学科老师对自己不好,都要抗住巨大的心理压力保住成绩。
可这么做,她依旧没办法爱上学习,和曾经那段糟心的初三备考经历和解。
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是孩子学习的死敌。
不更新自己的方式方法,只会一步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学科基础没打牢

 
身边一位教师朋友,带过好几届初三生,发现中考失利的孩子最大问题还是:
初一初二基本功没学好,一到初三就原形毕露。
有个男孩就是这样,刷题很认真,错题本一本本地抄,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一条条地背,特别热衷于研究难题。
但考起试来,基础性问题错得一大堆,看到自己错哪了瞬间恍然大悟,可下次还是会犯。
因为每次习惯看试题解析,他很少真正动脑思考题目的底层逻辑。
他妈妈找过这位教师朋友,说初三了劳心老师多带带,还问有没有补习资源透露一下,实在见不得孩子这么努力,却始终没有进步的迹象。
但朋友多次强调,中考没家长和孩子想得象那么难,最重要是把基础知识搞定,再继续延伸,光靠恶补或者专攻难题,效果真一般。
网上有人分析过近年的中考情况,发现中考各类题型按难度比大概是3:5:2(易、中、难)。
即80%的中考题属于基础简单题和中等题,只有20%是真正的难题。
不花时间抓基础,花费大量的精力死磕占比不大的难度题,这是本末倒置,甚至吃力不讨好,对提升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不打学习的地基,就谈不上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体系。
毕竟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基础点的延伸,没有所谓的“循序渐进”,就难保冲刺阶段的飞跃逆袭。
 
别等到初三才来发力,

初一初二正是“关键期”

 
讲了这么多,相信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初三这个阶段虽然关键,但远不及初一初二做好铺垫,认真准备。
要想孩子顺利过中考这道坎,父母们要学会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这三件事:
1、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主动投入学习
一位孩子中考560分的深圳妈妈讲到,自己和身边几位孩子也考高分的父母一样,平时不鸡娃,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孩子刚上初中,学习的科目变多了,难免觉得烦,但她会引导孩子去发现不同科目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周末或者放假,她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了解人文历史;
放大长假就陪孩子外出旅游,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环境。
虽然关注孩子的课本学习,但不仅限于此,而是给孩子创设主动探索、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只有孩子心甘情愿自己学习,他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2、闭上嘴,用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心理咨询师维尼老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帮助过很多孩子青春期逆反的父母。
那些愿意积极改变教育方式、控制住情绪、不唠叨说教、决定顺应孩子的父母,最后都顺利化解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危机,改变了孩子的学习状态。
有位初三女孩反馈说,父母变得温和好相处之后,自己也很羡慕那些父母孩子亲密无间的家庭,于是决定改变自己,努力学习。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自我,但不代表他们不懂事。
只要父母意识到问题,及时调整,不说让孩子厌烦、压抑的话,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上身体力行表达爱,孩子终究会感受到,并铭记在心。
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注,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指日可待。
3、关注孩子的“下课后”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的学习内容和节奏,和小学截然不同,老师也不可能盯得很紧,这就更需要父母的引导。
放学后,不要催促孩子赶紧写作业,可以先问问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了解孩子都有哪些基础知识。
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作息计划,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思维,教导他有效利用时间。
比如劳逸结合,既有阅读、写作业的时间,也有运动、休息的安排。
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要认真学习的时候不马虎糊弄。
养成良好的作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好好学习。
 

 
人们总说,孩子一路的成长,是父母这辈子最大的修行。
的确,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用心、认真、睿智的父母。
不管孩子此时此刻处在哪个阶段,对父母来说,都是需要学习、接受挑战的重要关卡。
父母懂得未雨绸缪,和孩子站在一起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相信孩子一定能在满满的安全感里,稳稳当当地走向人生下一个阶段。
祝愿备战初三的孩子们,最后都能如愿以偿,更愿所有的家庭,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
作者:哎呀妈,多平台签约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转载自:南宁新东方 2023-08-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自圈子 南宁文化圈
浏览372次

开学必胜|买一送一,低至59元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