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春天!连DeepSeek都急了~~
战鼓声声
春雷阵阵
继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
关于“广州高质量发展”
也忍不住作赋一篇
《广州赋》
泱泱穗城,千年商都。襟三江而带五岭,通四海而达寰宇。自秦汉开埠,舟楫辐辏,丝路扬帆,商贾云集,乃海上丝路之滥觞;至唐宋鼎盛,蕃坊林立,香药盈市,瓷光映海,成万国梯航之枢纽。岭南风物,荟萃于此,骑楼连甍,市井烟火,牛杂飘香,云吞暖胃,一街一巷皆藏古韵,一砖一瓦俱诉沧桑。
然广州之魂,不止于古。珠江潮涌,时代新声。昔有镇海楼俯瞰山河,今有广州塔刺破苍穹,如少女临江,婀娜擎天,夜揽星辰,昼瞰繁华。花城广场,万人欢聚,霓裳舞动,弦歌不辍;地铁纵横,穿山越壑,缩地成寸,城乡无界。南沙新港,巨轮泊岸,自贸扬帆,湾区之心,跃然纸上;科学城中,实验室星罗棋布,冷泉探秘,细胞谱系,科创之光照耀寰宇。
文脉绵延,城脉焕新。陈家祠雕梁画栋,沙面岛欧风遗韵,荔枝湾涌水乡复现,西关大屋石板生苔。然新旧交融,方显气度:文化馆新馆依湖而筑,汉唐风骨融岭南园林;美术馆新馆巨轮泊江,湾区气派对话寰宇。图书馆之城,书香浸润街巷;博物馆之群,文物活化春秋。粤剧新院,凤冠霞帔,声传四海;华侨博馆,百年电厂,侨心永续。文商旅共舞,三脉交融,古为今用,旧邦新命。
至若产业兴城,制造立市。两业融合,两化转型,智能汽车驰骋,生物医药济世,未来产业蓄势,专精特新林立。广交会客商如云,期货所金融潮涌;白云机场银鹰起落,佛穗莞城际脉动不息。十五运启,湾区携手,场馆璀璨,健儿竞逐,展制度之优,岭南之风。
嗟乎!广州之变,如江涛不息。守千年根柢,纳八面来风。老城新活,出新出彩;二次创业,再绘蓝图。珠江潮起,弄潮儿向涛头立;云山叠翠,开拓者攀峰不止。今日之广州,非惟岭南之广州,实乃中国之广州、世界之广州。未来已来,唯勠力同心,乘势而上,续写花城不朽华章!
正如《广州赋》中所描绘的
传统与现代共生
守正与创新并举
这就是今日广州
2024年,广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百千万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总量超3.1万亿、财政税收保持正增长、新增就业全省第一。
“12218”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月3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强调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把广州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
蛇年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扭秧歌”火爆全网,而广州这家公司的人形服务机器人同样是“显眼包”,集尖端云端大脑、RobotGPT多模态大模型与一体,不仅能够精准执行复杂运动指令,还能感知周围环境,成为智能服务行业的新宠。
产业是经济之本,广州聚焦完善重点产业图谱,瞄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软件与互联网等产业新赛道持续发力,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在市委全会提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引下,广州正全力探索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广州企业不断锻造“独门绝技”,实现向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近年来,广州聚焦打造万亿级“智车之城”的发展目标,不断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低空经济进入战略先导产业名单,为无人机运营服务企业带来更多新期待。
“12218”,既是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设计图”,也是凝心聚力、踔厉前行的“作战图”,还是未来城市的“新蓝图”。广州深知,城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时间推进、形势演变而不断更新、提升和跨越。
“未来已来”
广州抢占创新机遇
上天——位于南沙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是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基地。在这里总装制造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经实现“五战五捷”,共将57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最多一次搭载了26颗卫星,一度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广州造”火箭一飞冲天,见证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卓越实力,更展现出广州商业航天产业正走向成熟。
下海——两个月前,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入列;一个多月前,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南沙交付并启航。这些深海船,不仅展现了广州在高端海洋科技装备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也在助力广州乘风破浪,驶向深海这片未来产业“蓝海”。
探微——量子点是一类非常小的纳米尺度颗粒,量子点材料具有高色彩还原度,是当今最佳发光材料。位于黄埔区的广纳院,通过研发量子点扩散板,短短几年时间,就使这项处于实验室级别的技术达到商业应用标准,被国内龙头电视企业的产线采用,加速了将前沿新材料成果从实验室带进生产线的产业化进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广州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通过科学谋划,深挖潜力盘,前瞻布局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位于南沙的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聚焦智能医学、精准诊断、细胞基因治疗等产业方向,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精准医学前沿尖端研究成果。广州正聚焦生物药、化学药、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四大板块,谋划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AI+生物医药等具备优势、潜力巨大的新领域新赛道,聚力打造生物医药战略性支柱产业。
广州力争5年内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研究设立在研产业化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全球顶尖项目支持力度最高可达50亿元,设立100亿天使、500亿元创新投资、15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
“五外联动”
打造湾区枢纽与开放高地
2024年,广州出台了“五外联动”行动方案,提出22条措施,放大“五外联动”集成效应,更好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同在去年,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再次强调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并提出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国际贸易功能,建设开放引领、制度创新的自贸试验区,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4年前11个月,广州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558家,同比增长26.9%;服务外包全口径执行金额183.4亿美元、增长4.6%;对外投资新增中方协议投资额23.9亿美元,增长43.7%。总的来看,在内外贸融合、业态创新、平台提升、体制优化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135届、第136届广交会客商规模、意向成交金额连创历史新高,吸引了近80万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其中广州交易团意向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超1/10。
聚焦平台建设,广州全市形成“1+2+4+4+11”对外开放平台新格局,即1个南沙自贸试验区、2个进口示范区(南沙、黄埔)、4个国家级经开区(广州、南沙、增城、花都)、4个综合保税区(黄埔、南沙、白云机场、知识城)、11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其中,广州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最前列,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二,实际使用外资连续5年全国第一;2024年11月,花都获批成为全市第四个国家级经开区,标志着广州北部增长极建设进入“国家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站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起点上,产业迭代之潮浩浩荡荡。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广州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奋楫扬帆、劈波斩浪,加速挺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海,加快实现蓄势蓄能后的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新篇章。
来源:广州新闻联播、花城+
责编:田德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